本报讯 记者 刘昕露 实习生 朱净贤 年复一年又到征兵季,很快,沪上又将有一批在校大学生投身军营。新世纪以来,上海已向海、陆、空三军和武警部队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大学生士兵,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退伍回到大学校园。昨天,记者走访了上海电力学院的3位“80后”退伍大学生士兵,在他们的青春词典里找不到“退缩”两字。
从大学生到救火英雄
已经返校学习的上海学生丁之豪是大学生士兵中的一个典范。2005年,就读计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他赴福建省泉州市消防支队,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
鉴于丁之豪同学战斗英勇,表现突出,泉州市消防支队授予其三等功一次。
高文化素质亦有用武之地
来自江苏的袁公同学,2006年考进上海电力学院,刚刚入学便在是年12月报名参加两年义务兵。如今,他已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回首这两年,他切身感受到兵员文化学历的提高,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
袁公回忆,他管理过部队的图书室,当过新闻报道员。“大学生士兵还常常被要求帮助其他士兵在文化学习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士兵的优势所在。”
同样,入伍前系上海电力学院信控系自动化专业学生的金炜,2004年12月批准入伍后,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顺利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此后,他被派往军校学习微机操作三个月,回到部队后在通信营部任职半年。后来又曾调至司令部指挥自动化站工作,任网络管理员。现在,返校完成学业后,金炜留任上海电力学院武装部干事至今。
金炜告诉记者,部队给他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自身的成熟。现在,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能考虑的更加周全。“现在的80后大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都比较自我,处事的方法也比较直接,而这种性格带入社会的话,往往会让别人感到不满。”
袁公也说,他相信很多从军队回到学校的大学生士兵,相对于一般大学生更能取得好成绩,“因为部队教会了他们更加刻苦和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