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与《孙子兵法》思想(一)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11浏览次数 :1441

兵者,国之大事

    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孙子多次强调,必须慎战”,反对没有政治目标和战略价值,就轻启战端的做法: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孙子兵法火攻篇》),认为战争的出发点必须是安国全军(《孙子兵法火攻篇》)。《孙子兵法》提倡慎战的主旨有三层含义。
   
第一,战争的政治目的问题。进行战争必须是合必要性和利益性的统一,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火攻篇》)。如果不得已进行战争,孙子主张从事战争必须注重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孙子兵法军争篇》),即夺取敌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己所用。关于战争指导,孙子以明确的语言表明了他的进攻战略: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孙子兵法九地篇》)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战争目的是实现美国谋取中东地区事务主导权的企图,即通过先发制人战略消灭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伊拉克政治和军事力量,并改变和控制其战后的政治和经济走向。2002920,《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提出了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美国将保持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允许任何国家对其第一军事大国地位构成威胁;美国必须保持打败敌人的能力,不管敌人是一个国家还是其他力量。伊拉克战争就是布什总统先发制人安全理论的首次实践。
    
另一方面,战后由美国全面控制政治和经济走向的伊拉克,其石油工业、国家机器及基础设施的重建将使美国全面受益。据报道,美国方面早在战况尚不明朗的时就已经着手重建市场的分配工作了。加州的富卢尔公司、爱达荷州的华盛顿国际集团、马萨诸塞州的帕里尼公司、得克萨斯的哈利伯顿公司都获得了金额为上亿美元的重建项目。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在美国招标,把负责修建伊拉克机场、旅馆、学校等基础设施的大项目承包给美国公司。据报道现在只有两三家公司进入招标的最后一轮,而获胜者将能得到金额6亿美元的重建合同。可见美国发动战争是确定战争是合必要性和利益性统一后,作出的战略决策。
   
第二,积极备战的思想。必须把准备战争提到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做到有备无患: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把立足点放在作好充分准备,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敌人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进行战争,也可凭借充足的战前准备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兵法形篇》)。
   
冷战的结束使美国的安全环境和安全观发生根本转变,9.11”事件更使美国认识到,美国必须实现国防规划模式的重大转变,采取基于能力的国防战略,重塑美国的军事力量,发展美军的全谱能力,确立全谱优势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美国2001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提出将国防规划模式由基于威胁型转变为基于能力型,建立一支能在各方面满足部队使用要求的全能力量。其最终目标,就是要使美国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实现绝对优势和绝对安全。小布什政府认为,绝对优势地位是决定美国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是美国主权的根本保证。时任美国参联会主席的谢尔顿上将在2001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的结尾处指出:在世界范围内保持对多处危机作出反应的可信的军事能力,对于美国发挥全球领导作用是绝对必要的。布什政府的2002《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美国必须保持打败敌人的能力,不管敌人是一个国家还是其他力量。
   
为确立全球绝对军事优势,美国的年军费开支相当于其后六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在2001年《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美国防部提出要赋予部署在前方的部队(美国的海外驻军)只需稍许增强力量就能迅速摧毁敌人的军事和政治目标的能力,强行遏制在攸关美国利益的地区发生侵略的行为。美国需要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对不安定因素的潜在包围和现实威慑。另一方面,美国不仅要发展和拥有力量投送、太空攻防和信息作战等多种关键军事能力,还企图利用美国强大联合作战能力,完成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使其潜在对手看到美国具有应对侵略的决心,达到既战胜当前敌人,又预防并拒止未来威胁的目的。
   
美军对伊作战前也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战前美军中央总部迁往卡塔尔,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远征队总部迁往科威特,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3集团军)驻扎在科威特。美陆军在该地区部署总计8万余人,各型直升机1000―1200架,M1A1M1A2坦克2000余辆;海军部署有6个航母战斗群,总计5.2万余人,各型军舰近百艘,飞机500余架;空军动用了18个联队,总计3.8万余人,飞机1000多架;美陆战队兵力近4万人,装备各型作战飞机70―120架;美特种部队有3万人用于对伊作战。开战前的20033月下旬,联军部队已经达到28万多人,已经可以满足作战要求。
   
第三,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全胜思想。基于慎战和备战并重的战争观念,孙子推崇用兵的理想境界:“全胜,即《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的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实现战略、战役、战斗的全胜,乃至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用全胜计谋争胜天下。孙子认为做到全胜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为实现这一境界,孙子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认为指导战争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谋略,其次是挫败敌人的外交,攻城则是图穷匕现,不得已而为的最后办法。孙子的全胜思想,是慎战思想在作战指导上的方法论反映。
   
美军十分注意争取伊拉克战争的全胜。伊拉克战争前,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促成有利于己方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态势,将伊拉克置于山穷水尽和孤立少援的状态。海湾战争后,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12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封锁和打击。政治上,不遗余力地谴责和孤立伊拉克;经济上,对伊进行长期的经济封锁,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军事上,制造空中禁飞区,对禁飞区内伊军事力量实施毁灭打击的同时,也获得大量伊方的情报信息。
   
美军以代号为斩首行动” (Decapitation Strike)的首轮空袭拉开战争序幕。所谓斩首,就是打击敌方的头部,而不是他的躯体。美国希冀通过突袭,将萨达姆等高层领导人炸死,使伊拉克军队群龙无首,指挥系统瘫痪,迅捷地达到稍战即全胜的目的。斩首似乎效果不佳,美军于21日开始实施代号为震慑与敬畏Shock and Awe)的大规模空袭行动。首次运用震慑这一词汇的美国军事理论家哈兰.K.尤尔曼和詹姆士.P.怀德认为震慑的目的是: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导致对手受到强烈的震慑从而丧失抵抗的能力迅速占优即赢得战争的控制权哈兰乌尔曼博士说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在此基础上,他们才提出震慑战略。美军震慑行动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集中打击,消灭伊拉克军队赖以抵抗的能力,积压其生存空间,希望击溃伊军,达到小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
   
后续的作战中,美军遵循基于效果的作战概念,充分发挥己方装备和技术优势,对敌军关键节点进行快速而又决定性的打击。美军打击伊方战略关节点,目的是使伊军无法运用指挥和控制能力并摧毁伊军作战重装备,因此只需动用较少的空中力量就能完成任务,实现总体的军事作战目标。地面战场上,美军更是尽量不与伊军纠缠,只留下少数兵力继续攻打沿途各城镇,主力则绕过抵抗地点,利用其精确火力、高速机动力和信息优势直取巴格达,并利用综合打击避免了其下攻城的巷战出现。攻占巴格达两天后,美国总统布什即宣布伊拉克政府不复存在。这样,既可使欲放弃抵抗的伊军不必再顾忌遭萨达姆政权的报复,而抵死坚守阵地;又可使萨达姆的支持者不知为谁卖命而丧失抵抗的斗志,减小美军下一步行动的阻力;既可鼓舞己方士气,平息国内反战情绪;又可将伊拉克战争的既定事实强加给国际社会,促使反战国家改变立场。最大限度地获得政治、军事和外交上主动,迅速、节约、有效地完成作战任务。
   
返观伊军在整个战争期间,或者贸然出击,遭到美英联军空地一体联合火力的绞杀;或者过于惧怕美军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除了被动实施防空作战外,无法组织任何主动反击,最终也难逃覆灭的下场,只能按美军限定的规则进行了一场无奈的战争,美军的近乎零伤亡也许正是孙子全胜思想的最好注脚。